
本文转自:黄冈日报
英山县实验小学 郑喆
去年夏天,我被派去乡镇学校交流一年。
初登讲台,课堂纪律松散,孩子们注意力无法集中。我照搬城区“模板”教学,一堂课大眼瞪小眼,台上台下一片茫然,我近乎泄气。
下课后,陈校长微笑着走过来,递来一颗糖:“先带孩子走进你的世界,再把你的世界带给孩子。”
这颗“精神糖果”点醒了我,让我明白:信任和关怀可以抹平一切鸿沟。于是我开始家访。通过几次家访,我终于明白,城乡教育的鸿沟,不在设施,而在教育观念。
为了让抽象的数学“活”起来,我揣着食堂的苹果进课堂,分一分、数一数;我和本地的李老师学:用鸡鸭猪狗讲数学题,把生活融进课堂;更是设计了5分钟行为规范训练,补上家庭教育的缺位,慢慢的,孩子们眼里泛起了久违的光。
交流尾声的数学竞赛,孩子们虽成绩一般,却拼尽全力。我准备了小礼物,他们咧嘴笑的样子,比奖杯更珍贵。离别前的欢送会上,一名学生塞给我一颗糖,说:“老师,谢谢你让我爱上了数学!”那瞬间,我泪目了——这颗糖,比所有荣誉都重。
回城后,我的教育观悄然改变。不再只盯分数,更在意孩子的心灵成长;家校沟通成了日常,“家长课堂”里,忙碌的父母们开始理解教育的重量。这一年,我真切体会到:教师交流从不是地理位移,而是教育智慧的碰撞与交融。
如今,站在讲台,我常想起乡镇那些孩子的渴望。无论在哪儿,孩子都有一颗求知的心。教师的使命,是用爱点亮心灯,引领他们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。教师交流,是教联体的纽带,更是以心育心的实践。愿每颗心都柔软而坚定,让教育永远有温度。
睿迎网-炒股配资咨询-配资机构网-网上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